中新网重庆12月6日电 (梁钦卿)6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协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五次联席会议在重庆举行。记者在会上获悉,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初步达成一致意见,2024年将同步制定《重庆市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通过立法,共同加强川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弘扬巴蜀文化时代价值。
6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协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五次联席会议在重庆举行。梁钦卿摄
今年以来,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已协同开展川剧保护传承立法调研。2023年4月,川渝两省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共同签署协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形成《关于川剧保护传承协同立法备忘录》,明确协同立法有关事项。6月,两省市人大常委会共同赴重庆市、成都市部分学校及川剧院团实地调研,听取两地川剧立法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就法规名称、体例结构、法规内容、审议时间等达成共识。
目前,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均已组建川剧保护传承立法工作专班,共同研究推进协同立法事宜。
会议透露,经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协商沟通,建议2024年度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协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事项共7项,目前已初步达成一致,包括协同立法4项、联动监督1项、代表合作2项。
在协同立法方面,除开展川剧保护传承立法工作外,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还将同步制定《重庆市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条例》《四川省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条例》。对社会保障服务事项、网点覆盖、应用推广、职能职责、相关主体法律责任等进行规范,依法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应用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以法治方式推动社会保障卡在川渝地区“跨省通用”。
同时,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将同步修订《重庆市法律援助条例》《四川省法律援助条例》。通过修法,推动两省市法律援助事项和经济困难标准互认、法律援助机构异地协作、统一受理标准等,推动两省市法律援助工作提质增效。
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还将同步制定《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川渝高竹新区行政管理事项的决定》《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川渝高竹新区行政管理事项的决定》。通过立法,依法赋予川渝高竹新区经济管理方面相关行政审批事权,为推动川渝毗邻地区跨省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在代表合作方面,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将围绕“支持给予成渝高新技术企业有关优惠政策”主题,联合组织川渝两省市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争取国家层面对成渝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有关优惠,扶持和鼓励川渝两省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助力成渝地区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完)
中新网西宁12月6日电 (记者 李江宁)6日,记者从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青海公布了首批省级生态旅游景区名单,该省8家景区入选省级生态旅游景区,9家景区入选省级生态旅游创建景区。
其中,首批省级生态旅游景区为:青海湖景区、阿咪东索景区、茶卡盐湖(含茶卡盐湖及茶卡壹号盐湖)景区、龙羊峡景区、乌素特(水上)雅丹景区、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景区、刚察湟鱼家园景区、玉树勒巴沟景区。
图为游客在青海湖景区内游玩。马铭言 摄
省级生态旅游创建景区为:门源回族自治县百里油菜花海景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七里花海景区、湟中区千紫缘旅游景区、坎布拉景区、乡趣卡阳户外旅游度假景区、湟源小高陵乡村旅游基地、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边麻沟花海景区、尖扎县昂拉乡德吉景区、互助县磨尔沟高原生态观光景区。
青海自然景观从冰山、雪山、森林,到戈壁、草原、湿地等一应俱全,草原风情、民俗文化、遗址古迹、珍稀生物等资源丰富。近年来,青海省各地陆续推出了湿地观鸟、森林养生、高原越野、登山探险等多种生态旅游专项产品,自驾车旅游最受游客青睐。
图为青海果洛州风光。马铭言 摄
在该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等地,道路沿途名山大川、湿地湖泊、雪山草原、山地峡谷等自然景观资源和古文化遗址、岩画、壁画、古建筑、热贡艺术等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多彩,一条条生态风景道将串联起各地特色景观资源,形成线路类型、主题特色多样的旅游风景道体系。
近年来,青海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注重以特色旅游景点为依托,结合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特点,打造生态旅游产业链。为实现从旅游过境地到旅游目的地的转变,该省各地文旅部门创新发展优势,推动旅游业态由传统的旅游观光向生态体验、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制作、民俗体验等转变,不断增强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相互联动,满足游客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完)